聊城钢管厂力破一钢独大困局:企业去产能从要我去变我要去
河北唐山,凤凰涅槃之城。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,这座工业重镇正在艰难转身,经历又一场铭心刻骨的浴火重生……
近年来,唐山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不断破解“一钢独大”“雾霾围城”困局,采取有力措施去产能、调结构、转方式,以期打赢蓝天保卫战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去产能
唐山,因煤而建,因钢而兴。钢铁、煤炭,聊城无缝钢管在唐山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但是,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,钢铁、煤炭等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,产能过剩、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污染严重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唐山经济发展。
“坚定不移去产能,是唐山实现经济转型的一道绕不过去的坎,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实抓好。”河北省委常委、唐山市委书记王浩强调。
去产能难,唐山去产能更难。这两年唐山去产能工作已经由前几年消化停产、半停产装备转为消化正常生产装备,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。
改革有阵痛、但不改革就是长痛。为此,唐山在去产能工作中,严格执行环保、能耗、水耗、质量、技术、安全6类标准,科学运用市场、法治手段,鼓励企业通过产能有偿交易等方法,依法依规倒逼过剩产能退出市场。
“拆除自己亲手经营多年的生产线,无异于割肉剜心。”迁安市一家民营钢铁厂负责人坦言,但如果不拆除,有可能整个企业都活不下去。
唐山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山东无缝钢管厂去产能犹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现在唐山的企业认识越来越清晰,主动性越来越强,不少企业已经从原来的“要我去”变成了“我要去”。
统计显示,从2013年到2017年底,唐山累计化解钢铁产能7022万吨,超额完成河北省下达的5年化解任务。对去产能涉及的3.4万名职工,唐山通过内部转岗、公益性岗位进行妥善安置。
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治雾霾
近年来,唐山治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,成效明显。2017年,唐山PM2.5浓度66微克/立方米,较2013年下降42.6%,超额完成国务院“大气十条”到2017年下降33%的目标。
阶段性成绩背后,是唐山不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,把环境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,持续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。生态环保事关全局,事关民生福祉,是唐山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。
2018年,唐山明确了打赢蓝天保卫战、加快水和土壤污染防治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、强化环境监管四大方面的100项具体工作任务,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。
唐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建业说,环保督导组每月会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督查,在每月召开的全市生态环保工作调度会上,倒数后两名的县(市)区党委书记要做检查性发言。
责任压力层层传导,唐山许多干部感慨,如今环保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。“过去一年到头很少研究环保工作,如今县乡党委、政府每月至少研究一次环保工作。”
唐山对环境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,形成强大震慑。今年以来,唐山全市环保系统共检查企业1.13万家,立案511件,公安机关共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5起,刑事拘留27人,批准逮捕2人,移送起诉32人。
以前所未有的理念促发展
唐山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中迎来可喜变化。2017年,唐山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,达7106.1亿元,同比增长6.5%,连续多年位居河北省第一位。
传统产业在转型中迎来新机遇。唐山钢铁产业结构发生着积极变化。2017年,唐山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到21.5%。
“河钢唐钢公司的高强汽车板、首钢迁钢公司的取向硅钢等,都是去产能后钢企延伸产业链开发的新产品。”唐山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张海林说,“以取向硅钢为例,市场价一吨利润5000元左右,是普通钢材的5倍多。”
唐山市市长丁绣峰说,“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唐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。”2017年,唐山新增新三板及主板上市挂牌企业12家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%,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0%,高铁装备、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地区大的产业基地。
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,唐山港集团与天津港集团的合作为唐山发展临港经济带来了活力。今年4月,装载着34辆平行进口汽车的货轮,从天津港出发,顺利抵达唐山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码头,标志着两地之间的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投入运营。